第096期:人生财富公式解析(上)
人生财富公式
人生财富分两大类: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,即“名”和“利”。“名利”二字,名在前,利在后,即人的精神财富要排在物质财富之前,精神财富是第一财富,它是人真正拥有美德和社会地位,受人尊重拥戴的最终标识。它可像物质财富那样逐渐积累,但不能像物质财富那样经遗嘱自然传承。名属德的范畴;利属财的范畴。德本也,财末也。人生财富公式的内涵如下:
人生财富=精神财富 + 物质财富
= 名 + 利
= 德 + 财
人生财富由名和利两部分构成。名和利都大,则其人生财富就多;名和利都小,则其人生财富就少;名和利有一项为零时,其人生的财富虽不为零,但却严重受损,有名无利或有利无名都不是高贵的人生。若把精神财富比作“头脑”,物质财富比作“金钱”,则人生财富公式还可表达成:
人生财富=头脑+金钱
人生在世,有钱没脑,只会挣钱,没有思想不行;有脑没钱,只会空想,做不了实事也不行。只有精神和物质兼顾,既有钱又有脑的人生,才是真正的财富人生。
一个人最终拥有的财富值,取决于他对世界创造的价值总量。无论你曾遇到了多大的机遇,财富达到多大量级;还是一直遭受多大的困难,现实总让你一贫如洗;无论你是少年得志,春风得意;还是你生不逢时,怀才不遇;只要你不停地奋斗,你的人生就会有转折出现,你的财富必定会重塑。反之,你越想投机,你未来的埋伏就越多,即使你现在财富很多,迟早也会倾家荡产!
总之,人生勇者富,智者富,仁者富。特别是能将勇、智、仁三者有效结合的人生,则更是全人类共同敬仰的大富大贵的财富人生。
精神财富至高无上
精神财富是高尚的财富,它可滋养人的气质,端正人的生活态度,调节人的人际关系,增强人的应变能力,提高人的表达能力,改善人的生活质量,增强人获取物质财富的本领。精神财富增加的途径:一是前辈的言传身教;二是从事各类实践时的体悟和锻炼;三是对古今中外书籍的学习。
一个人精神财富的拥有量与其物质财富拥有量无关。拥有物质财富的人,不一定拥有精神财富;但拥有精神财富的人,最终必然会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。只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拥有量都大时,其人生才真正有品位、有修养、有地位。
物质财富是外在表象的、平凡短暂的、有形易受损的、累人隐蔽的;
精神财富是内在本质的、高尚永久的、无形不受损的、幸福公开的。
过剩的物质财富是浪费、负担、低俗,应有限追求;
丰富的精神财富是享受、快乐、高贵,应无限追求。
物质带来的快乐终归是有限的,只有精神的快乐才可能是无限的。一个看重钱的人,挣钱和花钱都是烦恼,他的心被钱占据,没有给快乐留下多少余地了。遗憾的是,现在人们都在拼命追求有限的快乐,甘愿舍弃无限的快乐,结果普遍活得不快乐。
精神财富是最伟大的财富,人们只有把过剩的金钱花在精神上,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永恒财富。贪财易损德,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。物质财富可转化为精神财富,且只有转化为精神财富,才能使财富的品质和稳定性增加。所以,人们不要在金钱脚下顶礼膜拜,真正的财富是物质财富升华出的精神财富。
追求精神财富最大化的人是万古流芳受人敬仰的圣贤;追求物质财富最大化的人是被人们唾弃的自私的守财奴。物质财富是暂时的,精神财富是永恒的,积累物质财富不如积累精神财富。如果你的物质财富不能增加你的思想、阅历、知识、爱心和快乐,那它仍不真正属于你,仍是你的身外之物。花钱买知识、素质、能力,让物质财富变精神财富,物质财富精神化后,它才真正属于你。故人要倾己所有,求知识、精神和正义,富而以道才是真正的富。